本院简介
机构设置
人员信息
举报常识
公告公示
检察新媒体
德化检察微信
德化检察微信
德化检察微博
德化检察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研究
最高的法律是人的良知
时间:2020-03-19  作者:德化县人民检察院 林立昕  新闻来源:  【字号: | |

最高的法律是人的良知

——恪守职业良知与防范冤假错案之感悟

德化县人民检察院   林立昕

41年前的1978年,最高检复查了恢复重建后的第一起冤案:山东郭子光错定反革命被判刑案,自此开启了平反纠错工作之序幕。从1978年到1984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直接或协同有关部门平反冤假错案共计40.2万余件,使几十万国人从苦难的深渊中解脱出来,重见天日。近年来,我们又相继平反昭雪了浙江张高平叔侄强奸杀人案、福建念斌投毒案、内蒙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案等一些冤假错案,彰显了司法机关直面问题的勇气和纠防冤假错案的决心,也引发了人们对“防范冤假错案”的思考。

人们普遍认为:冤狱主要源于制度缺陷,因没有相关制度机制保障而造成。可现实是: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完善的机制保障,冤假错案仍然不能得到有效防范。笔者认为,最高的法律是人的良知,司法人员的职业良知是防范冤假错案、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一、恪守职业良知,忠于事实,敢于担当

依法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是公正司法的重要基础,依据在案证据还原案件客观事实是办案的底线准则。但在任何一起案件中,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都存在着或多或少质或量的差异。当摆在我们面前的证据明显违背生活常理和经验法则之时,我们是否容忍对伪证的合理怀疑?当站在面前的犯罪嫌疑人所呈现的累累伤痕可以支持他的翻供或申诉之时,我们是否宁愿默认侦查机关编制的荒诞“神话”,也不去推敲求证犯罪嫌疑人的辩解“鬼话”?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依法监督纠正王玉雷涉嫌故意杀人错案的做法给我们以启迪。

2014年2月18日22时许,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公安局接该县白云乡北朝阳村村民王玉雷报案称:当日22时许,其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名男子躺在地上,旁边有血迹。次日,县公安局对此案立案侦查。经排查,认为报案人王玉雷有重大嫌疑,理由是其有作案时间,测谎数据显示其有说谎特征,遂提请顺平县检察院批准逮捕。

顺平县检察院办案人员审查发现:(1)公安机关尸体检验未确定被害人的死亡时间;(2)现有证据中除王玉雷有罪供述外,无其他直接证据和客观证据证实王玉雷杀害了被害人;(3)王玉雷供述前后矛盾,供述的作案工具与尸检伤情不相吻合;(4)提讯时发现王玉雷身体多处淤青,右臂旧伤复发骨折,口供有非法取证嫌疑。顺平县检察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对王玉雷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同时,对公安机关存在的严重违法行为提出书面纠正意见,并对该案进行跟踪监督,引导公安机关重新调查取证。顺平县公安局按照检察机关的侦查建议,及时调整侦查方向,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王斌为该案真凶。

纵观本案,暴露了我们公安侦查人员的人性缺失:王玉雷在检察机关提审时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公安机关用“背铐提拉、下跪、踩打脚踝”等非法手段迫使其作出有罪供述的全部过程,刑讯逼供手段令人发指。事实上,在公、检、法相互制约的现代诉讼制度下,个别人的刑讯逼供通常不足以造成冤案,只有当整个司法系统默认刑讯逼供及其结果时,才会造成冤案。恰如大文豪纪伯伦所言:“就像一片孤叶,不会未经整株大树的默许就枯黄,作恶者胡作非为的背后,并非没有你们大家隐匿的允诺。”欣慰的是,顺平县检察院的检察官们挺身而出,严格执法,敢于担当,及时指出案件存在的疑点,坚决排除非法证据,坚守自己把守的关口,依法坚持疑罪从无,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跟踪监督,引导公安机关重新调查取证,一方面使无辜之人免受牢狱之灾,另一方面将真正有罪之人绳之以法,避免其逍遥法外甚至继续犯罪。

二、恪守职业良知,崇尚法治,客观求实

有一种职业,叫检察法医,要经常走近散发恶臭的腐烂躯体,仔细察看鲜血流淌、肢体狼藉的凶杀现场;有一种信念,叫职业良知,十多年来,始终把持手中的解剖刀不偏、鉴定笔不歪,做到问心无愧于任何一个当事人——无论是生者还是死者;有一个人,叫顾晓生,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主任法医师,首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十五年来,由顾晓生检验的死因鉴定1200余起,无一差错,案件当事人无一申诉。他始终坚守着检察官和法医职业道德操守,秉持技术和良知并重,公正、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案件每一次鉴定,让每一次鉴定、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掷地有声地说:“司法公正需要技术支持,但司法良知比技术更重要”。在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期待越来越高的今天,顾晓生给出了一个法医、一个人民检察官的满意答卷——以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为执法办案提供支持,以深切的司法良知促进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同是法医,却没有秉持技术与良知并重:在福建念斌投毒案中,警方称现场提取物中检测出了氟乙酸盐的成分。正是这一份重要的法医鉴定结论,加上刑讯逼供下念斌的有罪供述,从2006年至2014年的8年时间里,疑案从拖,六度延期,被告人念斌四次被判处死刑。但几度波折,经过专家关于鉴定依据的精准剖析,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念斌投毒案的现场底子没有氟乙酸盐存在,两名死者不能确定是死于氟乙酸盐。那么警方的这一重要法医鉴定结论因何而来呢?真相是:原有的鉴定结论是警方将实验室样本图充当死者检验物的检测图得出的结论。原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毒物检验室高工潘冠民旁听了念斌案庭审后,极为愤慨:“这样的法医鉴定能够做出来,说明法医的职业道德很有问题。”念斌投毒案的辩护律师张燕生说,她相信念斌案将发明一个判例:纠正一起错案,不用靠亡者归来或真凶再现,仅靠律师辩护,靠专家关于依据的精准剖析,就可改判无罪。

扪心自问:我们的每一位执法办案人员,能否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始终把持好自己心中的那一杆秤,始终坚决守住自己把守的那一个关口,公正、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案件、问心无愧于每一个当事人。

三、恪守职业良知,敢于监督,勇于纠错

被授予全国模范检察官、优秀共产党员的原新疆石河子市检察院监所检察科检察员张飚的事迹大家都很熟悉。在一次监区巡查中,张飚发现并依法受理服刑人员张高平不服判决、坚称无罪的申诉后,针对案件诸多疑点,克服重重困难,顶住各种压力,严格履行法律监督职责。5年多时间里,张飚坚持不懈地依法开展查证工作,先后发函调取大量重要证据材料和佐证张高平、张辉叔侄被冤枉的关键线索,5次跨省转递申诉材料、提供证据线索、反映案件疑点,直至张高平、张辉叔侄被改判无罪,让公平正义得到伸张。

帮助张高平、张辉叔侄俩翻案,张飚坚持了5年,因为这份坚持,张飚被媒体称为“冤案平反的幕后英雄”,被律师们称为“体制内的健康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飚所能够引起我们注目的,不仅仅是张飚作为一个检察官的职业角色,更是他作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张高平、张辉叔侄强奸杀人案的沉冤昭雪,不是因为张飚的法律知识,也不是因为冗长的法律程序,而是因为张飚真挚的情感与刚毅、执着、敢于监督、勇于纠错的精神品质。2014年9月,国家检察官学院2014年秋季开学典礼大会上,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首席大检察官曹建明开讲第一课时讲到:“浙江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大家都很熟悉了。中央专门宣传表彰了坚持不懈推动这个冤案平反昭雪的检察官张飚同志。要坚守防止冤假错案底线,我们就是要像张飚同志那样坚守职业良知和法治精神。”

人们习以为常地以为,那些堆积的法典已经彰显着公平与正义,而那些技能化的法律职业训练,足以让公平正义以“让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但却常常忽略了,法律行动归根到底都是“人”的行动,而“人”恰恰又是最为复杂的生灵。法律规则,只有在那些有良知的血液浇灌下,才会绽放出最美的花朵。法律所蕴含的公平正义,不会自然而然地作用于法律事件上。法律在“此岸”,正义在“彼岸”,作为司法者的“人”,是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梁。而这个过程,考验的不仅仅是司法者的法律素养与职业技能,更是一个“人”的精神品格与道德水准。

四、恪守职业良知,清正廉洁,坚守底线

2013年3月26日,浙江省张高平、张辉叔侄强奸杀人案再审法庭上,蒙冤者张高平发自肺腑的呐喊:“今天你们是法官、检察官,但你们的子孙不一定是法官、检察官。如果没有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你们的子孙很有可能和我一样被冤枉,徘徊在死刑的边缘。”作为一个乡村农民,一个非法律人士,一个也不具备多少法律知识的蒙冤者,张高平呐喊中的“法律和制度”主要是定其罪、量其刑要有定案证据,收集证据和认定证据要遵循法律制度;呐喊中的特别指向——“你们(法官、检察官)的子孙”,主要是敦促法官、检察官们换位思考,以法官、检察官们的子孙也有可能被蒙冤来激发我们的职业良知。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卢乐云在其《定案证据与办案良知——源于张高平、张辉叔侄强奸冤案呐喊中的思考》一文中写道:“定案证据”的法律制度是立法层面上的,欲将其转化为司法办案实践中的行为准则,离不开每一位司法人员在办理每一起刑事个案中应当具备的办案良知。既要有惩恶扬善、保国安民之心,通过办案实现国家对犯罪的刑罚权,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秩序;又要有勿枉良善、保障人权之心,通过严守法定程序,严格定案标准,关注诉讼参与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切实保障人权。特别是必须坚守不害人的伦理底线,严禁故意颠倒黑白,严防因消极作为或滥作为、不作为等失职渎职,而导致司法权祸害公民权利。办案人员坚守和捍卫“办案良知”,是实施“定案证据”这一法律制度的保障,也是坚守冤假错案底线的根本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说: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但是司法从来就不是最正义的一道防线,也不是最坚强的一道防线,而且这最后一道防线从来都是比较薄弱的。为坚守住这最后一道比较薄弱的防线,就需要我们恪守职业良知,承载起法律人的职责担当,坚守住公平正义的最后底线。2018年8月25日,聂树斌的父亲聂学生带着儿子的无罪判决走了。他生前对老伴张焕枝说:“现在吃的穿的都有,我再没有什么遗憾了,就是我走的时候,你记得把树斌的判决书给我带一份。我拿着到地底下好向人解释,咱儿这一辈都清清白白。”可见,清白对人有多重要,几乎跨越了阴阳两代,可能会影响几代人的命运。所以说,“我们办的真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甚至是他全家人的人生。”最高法影视中心推出了一部电影《特别追踪》,其海报上有一句话“最高的法律是人的良知”,道出了我们法律人应恪守的真谛,更是我们执法司法者的灵魂。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检察院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德化县人民检察院.政务 中文域名备案号:闽ICP备18029900号-2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